首页 >> 华中雪莲

他深入田间地头把致富的希望播种矮酸脚杆

鸿轩农业网 2022-09-30 01:48:48

他深入田间地头 把致富的希望播种

几年前,下三屯村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全村807户3806人,贫困户就有221户811人,占全村人数的16.2%。因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下三屯村一到雨季就积水严重。村民们大多靠种植苗木和苞谷维生,日子过得紧…

几年前,下三屯村是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全村807户3806人,贫困户就有221户811人,占全村人数的16.2%。因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下三屯村一到雨季就积水严重。村民们大多靠种植苗木和苞谷维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2012年,西安市教育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两联一包”扶贫工作部署,定点负责周至县四屯镇下三屯村脱贫帮扶工作。 “根据这个村子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变面貌,三年见成效’的扶贫工作目标,并提出了加快产业扶持、结对精准帮扶等具体措施,下决心要帮扶村民脱贫。”长期驻村的西安市八十三中党总支书记常向毅介绍说。

扶贫工作到底咋做才能真正解决农民兄弟的难处?才能授之以渔让农民自己敞开步子往前走?作为“一对一”的扶贫干部,赵博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2012年市教育局定点负责周至县四屯镇下三屯村扶贫工作后,赵博多次和同事们走进农民家,深入田间地头,敞开心窝和乡党们聊着知心话。“俺们祖祖辈辈就会种地,可是地不行,种的苗木长不好,遭了灾又卖不动,你说有啥法子?”“谁不想挣钱呢?可是没技术没资金,拿啥挣钱呢?”

赵博和驻村帮扶的同事们摸清了村民们的担心,知道他们一是没有致富的好办法,二是缺乏致富的好技术。“我们经过了反反复复的考察,发现下三屯村适宜搞蔬菜大棚。”常向毅说:“主意是有了,可是农民们没有信心,从来没种过大棚蔬菜,跌了跟头咋办?”

赵博拿出了一股认真劲,只要是来到下三屯村,就和常向毅挨家挨户做农民的思想工作。“他跟我说,致富的希望靠自己播种的。”村民李建立还记得赵博跟他说过的话,“要不是他给我信心,我哪有胆子种大棚蔬菜?”

终于,在赵博和同事们的鼓励下,第一批30个大棚在下三屯村建起来了!“崭新的大棚亮亮堂堂,可是种啥?咋种?没有技术成了又一个难题。”常向毅说。知道了这个情况,赵博第一时间给常向毅吃了定心丸,“他拍着胸脯跟我说,技术的事包在他身上。”

赵博联系了老朋友——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院的系主任钟松林。“我到现在还记得,他当时给我打电话时心情很迫切,他跟我说,帮助农民致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赵博的带领下,身为西安农业科技特派员的钟松林当起了下三屯村的义务技术指导员,几乎每个礼拜都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种菜,挂蔓、打杈、育苗、灌水……每一个环节都挨家挨户地教,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农民培养成了一批技术过硬的技术员。

“精准扶贫不是纸上谈兵。”常向毅记得赵博和他讨论过的扶贫话题,“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扎在了要害。精准扶贫就是要‘点穴’,要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地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给农民希望,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致富的梦想。”

三月的春风拂过青青的农田,阳光下映着光影的小青菜、洋葱、娃娃菜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然而,那个曾经常常来探访的扶贫干部赵博却再也看不到这春的希望。那曾经温暖的目光、那曾经坚毅的身影、那曾经细细的叮嘱、那曾经淳朴的微笑……飘散在田野中,化作一缕缕深情的怀念。但是,那些曾经属于这个村庄所有人的温暖回忆却永远不会飘散。

春风徐来,传颂着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心中装着百姓的好干部——赵博的故事,讲述他在这片深沉的黄土地上,用生命诠释的责任与担当、职责与使命、奉献与忠诚!

北京中科普仪科技有限公司

温州市龙湾海城赛金电工材料厂

佛山重诚机械制造有限公

沧州瑞泰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嵊泗县菜园镇水胭脂美容美体中心

沧州品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中挤塑料

湖州杭湖挖机租赁服务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宇睿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得律日用品

友情链接